新聞詳情
隨州編鐘生產企業向大家介紹編鐘的起源及象征意義
發布時間:2023-11-07
關于編鐘的起源及象征意義,隨州編鐘生產企業介紹如下
關于編鐘的起源,隨州編鐘生產企業介紹如下:
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,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,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。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,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,等等。1957年,在我國河南信陽城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,音樂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《東方紅》。
其實,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,我國就有了編鐘,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。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,每套編鐘的個數也不斷增加。古代的編鐘多用于宮廷的演奏,在民間很少流傳,每逢征戰、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,都要演奏編鐘。
隨州編鐘生產企業介紹到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,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,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,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??脊湃藛T在編號墓墓壁二層臺發現了1個镈鐘和4個編鐘,5件為1套。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、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,這是我國目前所知早的編鐘,此次發現的編鐘屬于西周早期,預計有5至6個,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鐘,在當時屬于較高等級,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,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。
隨州編鐘生產企業介紹到在我國古代,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,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。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,和其它樂器如琴、笙、鼓、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。曾侯乙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,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,顯示了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。編鐘音樂清脆明亮,悠揚動聽,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,又有歌鐘之稱。